![]() 日志正文
|
||
读西游记有感以前听过一句,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大概是说,老而看三国越学奸诈,少而读西游越学幼稚,小时候读的西游记当然都是缩减版,只是读一个故事,没有诸般细致的演说,如今年长,重新读西游记原著,居然有很多小时候不曾有的体会,大概阅历渐长,体会的世态炎凉多了,一读到书中每一处人物的表现,便自然而然的根据人情世故踹度了人物的心理。猪八戒这个人,懒散,喜欢挑拨是非,又专会讨师傅的欢心,虽然出力不多,唐僧却总护着他,偶尔出点力,就有功劳。说他爱挑拨是非,其实现在想来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他本来在高老庄正准备着结婚事宜,漂亮媳妇马上到手了,却被悟空搅合黄了,必定心里就记了行者的愁,虽然碍着观音菩萨的面子答应了保唐僧取经,毕竟临行前还存着让媳妇等着他,取经不成还回去的念头,所以路上一遇到点事就想着分行李回去。三打白骨精的时候本来唐僧看到白骨夫人字样的枯骨后已经有几分信了行者,八戒却偏说是猴子变化的,以至于最受不得冤枉的猴王被驱逐。行者一路总戏弄八戒而不戏弄沙僧也是实在拿他没折,有时痛快痛快戏耍他取笑。悟空仁义是以前一直印象中的概念,后来却觉得行者一直委屈求全更多的是因为紧箍咒,最开始就是因为紧箍咒服的唐僧,后来也一直因为没有会念松箍咒的而一次一次没有离开。重读还觉得行者爱吹牛,太要面子,逢人就吹自己当年大闹天宫的事迹,虽然确实是有真本事吧,唐僧却对他不好,总是用着他时候就想起他,干错一点就遭埋怨。沙僧应该属于职场中最聪明的隐身人了,也不惹眼,也不多干活,就随风倒,捧着唠,不挨累,也不落埋怨,跟同事和领导关系处得都挺不错。唐僧是个挺自私的,总是闲事管就管得,只是不要误了走路。不近女色是怕泄了元阳,失了真身。总爱埋怨悟空,处事也不太公道。读原著会觉得人物很鲜活,不仅仅是故事,还有很多不易察觉的人物性格,正面大众心目中的性格未再赘述,只是一点与小时候不同的感受,聊以记之。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